梧州市科学技术局文件
梧科字〔2021〕21号
关于开展2021年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科技局,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做好2021年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在全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技术实力和基础,并能为课题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的单位。
(二)根据《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申报的项目由申报单位自行筹集资金,按计划组织实施,并合理归集研发费用的各项支出,获得立项的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要确保投入项目研究经费不小于2万元,并作为验收时的参考指标。
(三)现有在研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能作为2021年梧州市科技计划申报的项目负责人。
(四)不受理前5年有已终止项目原项目负责人申报2021年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项目申报范围
根据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2021年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请申报单位结合实际在指南范围内选题申报。
三、项目申报方式和材料的要求
(一)2021年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采取全流程网上服务,继续实行业务办理“一次不用跑”,项目申报单位登录梧州市科技局官网(http://kjj.wuzhou.gov.cn/),在“科技平台”栏目的“梧州市科技管理系统”进行申报,按照《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书》及申报附件清单的要求,在系统内填写项目申报材料,打印申报书最终版,由项目组人员签字、申报单位盖章后将申报书扫描件作为附件,在“附件清单”栏(附件类型选择“其他”)上传。
(二)医疗卫生项目需要提供科技查新报告作为申报书附件。
(三)需保密的项目请在申报书“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栏目注明密级并对保密要求作说明。
(四)需要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系统中核审后进行推荐,视同已办理推荐手续,其中:各县(市、区)所属单位项目,由所在地科技局组织申报,申报单位在系统中先向所在地科技局申报,审核推荐后报市科技局;市属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推荐后向市科技局申报;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事业单位或无法确定主管部门的单位可直报市科技局。
(五)申报的项目纳入梧州市公共信用信息总平台数据库,对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机构、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以及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等级评定,并将其综合信用等级作为项目申报立项的重要依据。对出现信用不良记录的,依照信用管理办法承担相应责任。
四、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
申报受理截止:2021年9月20日。
联系电话:高新科3824882,农村科3840678,政社科3846465,成果科3856331。
附件:1.2021年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书(格式)
3.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提纲)
梧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8月11日
信息公开选项:此件公开发布
梧州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1年8月11日印发
附件1
2021年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围绕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设置2021年重点发展的六个科技专项,请根据指南中所列重点方向选题申报。
一、六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
(一)循环经济产业
再生铜、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锌、再生铅、再生塑料、再制造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再生不锈钢智能化制造、绿色可循环制造、高效节能减排新冶炼工艺,微合金化成分精准控制、合金减量化工艺技术攻关;再生铜冶炼低能耗除杂新技术、冶炼有价金属短流程综合回收技术攻关。
(二)医药食品产业
中药材优质育种和生态种植技术开发;现有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包括适应症增加、有效成分分析、不良反应成分管控和品质升级等;成熟医院制剂的中药新药开发;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类中药新药的药学研究、生产工艺研究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传统验方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分析、有效性确证、传统新药上市等,中药膜提取技术;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疾病模型及其新药评价技术;以医疗器械新产品上市注册为目的的产品研发;胶原蛋白食品、保健品、护肤品、医疗级胶原蛋白材料、合成食品等关键技术;植物蛋白提取及精深加工技术;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
(三)冶金机械产业
船舶、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油气装备关键技术,节能环保锅炉、高端农机等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特种钢材及金属制品绿色制造技术。
(四)建材环保产业
功能化建筑陶瓷与循环低碳技术,吸排水管道及其管件制备技术,无醛纤维板、氢化松香树脂等林产林化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钛白粉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纳米陶瓷膜过滤等技术及其环保设备制备技术,锂原电池、高效锂离子动力及其材料制备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
高性能5G射频前端模块,LED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设备,光通信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产业数字化关键技术,机器知觉等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航运、智慧决策关键技术攻关。
(六)文化旅游产业
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支撑技术,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关键技术,文物保护利用技术攻关。
(七)本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由企业或企业牵头申报。
2.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
3.技术、产品开发类项目,鼓励申报发明专利。
4.本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
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链培育专项
(一)新材料
加快稀土功能材料、高一致性动力型泡沫镍、高性能环保粉末涂料助剂、三维石墨烯粉体等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稀土永磁、新型稀土储氢、稀土催化及功能陶瓷新材料为重点,重点研发高性能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照明光源节能灯、稀土发光材料等产品。研发石墨烯复合材料、润滑材料、储能材料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开发铜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高品质特殊钢等新产品。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开展高性能5G射频前端模块、信息终端设备、光通信设备等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智能制造、5G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布局应用于健康服务领域的可穿戴设备等创新型产品。开发符合G.652标准的低损、超低损耗光纤和超大容量传输的少模光纤、多芯光纤、涡旋光纤,以及塑料光纤、聚合物光纤等新型光纤,延伸发展智能通讯模块、光传输设备及光接入设备。
(三)新能源
大力开展车用燃料电池电堆、高比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攻关,开发锂原电池、高效锂离子动力电池。支持进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开发利用。
(四)本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产品开发类项目,由企业或企业牵头申报。
2.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项目,鼓励科研单位联合企业申报。
3.技术、产品开发类项目,鼓励申报发明专利。
4.本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
三、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项
(一)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物防控、监测及其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城市内河及农村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装备开发与示范;典型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及综合防控和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流域和河口污染物源解析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大气及其主要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移动源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机动车排气污染新型监测与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船舶排气污染监测与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监测与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烟气新型脱硫脱硝催化剂研究与应用;机动车尾气定期检验防作弊及检测站智能监管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移动源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的技术研究;移动源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港口移动源污染源综合管控系统的开发与示范场地污染土壤诊断、风险管控、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污染土壤重金属高效原位移出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金属矿浸矿场地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土壤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
(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碳减排、碳捕获、碳中和技术集成系统研究和示范;原料、燃料替代和工艺革新技术研究和示范;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预警与管控技术研究和示范;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排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发电、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农业、林业草原减排增汇技术。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灌区节水、农村饮水安全、生态水利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内涝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与应用示范;水旱灾害识别与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水利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信息化技术、空间遥感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示范;重大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隐患快速检测预警技术研究;病险水库(水闸、堤防)除险加固与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及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重要江河流域水库超标准洪水影响及预警技术研究;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本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由企业或企业牵头申报。
2.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
3.技术、产品开发类项目,鼓励申报发明专利。
4.本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
四、公共安全专项
(一)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技术
(1)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高危行业企业、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智能处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特种设备检测、监控和预警等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油气管道、城镇燃气、大型装备、水库大坝等民生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燃气使用终端风险隐患安全检测监测、监控和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处置、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监控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防灾减灾救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持多灾种、灾害链、复合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火灾预防、处置和调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火灾多发场所防控技术研究与开发;消防安全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消防救援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建筑物、坝体、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安全隐患监测预警预报、抗震减灾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气象灾害精准智能观测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链预报预警和早期风险识别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专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地质、水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大灾害救援与灾后重建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应急广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
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类等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有害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食品中内源性有害物质及无害化等技术研究;特色食品或特色农产品风险因素筛查与控制研究;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真伪识别技术及量值溯源方法研究与检测试剂盒开发;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监测评估、过程控制等技术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研究与食品药品标准研制;食品药品加工过程中组分间相互作用、有害物质及风味物质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
(三)本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由企业或企业牵头申报。
2.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
3.技术、产品开发类项目,鼓励申报发明专利。
4.本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
五、乡村振兴科技科技专项
(一)种业创新技术
支持特色优势主导农业产业种质资源库(圃)建立、性状鉴定、保种技术开发;支持利用核心优异种质资源,开展重要性状精准鉴定及基因分子定位、动物良种克隆、杂交选育技术攻关;选育具有广适应、高品质、高抗逆性和本土化的优质稻、蔬菜、食用菌、粉葛、六堡茶、砂糖桔、油茶、八角、水果、中草药新品种,开展地方猪、优质鸡、淡水鱼、肉牛等优良品种提纯与改良杂交利用,重点开展亲本保纯、繁殖和繁(制)种关键技术,以及种子种苗加工技术。
(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
优质稻、蔬菜、六堡茶、柑橘、油茶、坚果、桑蚕及林木材标准化种植、绿色有机种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机械化采收技术开发;生猪、优质鸡、肉牛、羊、渔业、蜂业养殖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冷链物流配送、重大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技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
(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重点支持热带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保鲜综合处理与精深加工、农林产品和水产品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示范,开展特异成分和功能性成分萃取、分析及其衍生产品开发。
(四)县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
根据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农产品品质。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下沉县乡村,促进县域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考核指标:每个县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示范区分别达到:种植业1000亩以上、3000亩以上;养殖业100亩以上、500亩以上。要求完成2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获理标志保护产业。
(五)本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鼓励企业、高等院校、涉农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2.优先支持出产业、出效益、出标准、出专利、出人才的项目。
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由已进驻或拟进驻企业、合作社、技术支持单位和科技特派员联合申报;星创天地项目鼓励业主与技术支持单位联合申报。
4.科技特派员项目由县级科技部门、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或服务企业基地申报,有科技特派员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或项目实施人员。
5.本专项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
六、科技惠民科技专项
(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诊疗技术及规范化研究
结合我市的区域特点和常见多发疾病,支持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慢性病、多发病、传染病等防治为基础,开展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体系的研发创新,建立重点病种的规范、优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相关疾病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选题范围
(1)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及妇儿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应用研究;
(2)进一步开展肝癌、鼻咽癌、地中海贫血等区域性高发疾病防治;
(3)加强对艾滋病、手足口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新发病、重点季节病防治等研究与应用推广;
(4)促进中西医药结合防治,中医治未病、慢性病、职业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研究的有关政策。
(2)项目负责人须是申报单位在职医务人员,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研科研课题有1项以上(含1项)且尚未结题的和不履行课题合同协议的项目负责人所申请的科研课题不予受理。
(3)申报项目负责人年龄距离退休年龄不低于3年。
(4)同一申报单位相同内容的课题,不能重复申报。
(5)项目组成员中属于项目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所占比例应达到50%以上。
(6)申报的项目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研究设计严谨合理,拟采用的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可行。
(7)具有必备的课题研究条件、技术研究力量及经济实力。
附件2
申报编号: 申报年度:
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专项名称: |
|
||||
指南方向: |
|
||||
项目名称: |
|
||||
申报单位: |
|
||||
课题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起止年限: |
20 年 月至20 年 月 |
||||
申报日期: |
年 月 日 |
梧州市科学技术局编制
2021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
|
||
产学研联合 |
( ) 1是 2否 |
||
创新类型 |
( ) 1原始创新 2集成创新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
合作形式 |
( ) 1国外(境外)合作 2区外合作 3区内合作 4自主研发 |
||
所处阶段 |
( ) 1小试阶段 2中试阶段 3应用阶段 |
||
课题总体目标(限200字以内) |
|
||
课题主要内容(限500字以内) |
|
||
课题考核指标(限500字以内) |
|
||
课题主要内容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 |
|
||
课题的年度目标 |
|||
年度 |
目标内容 |
||
|
|
||
|
|
||
|
|
||
|
|
||
|
|
二、申报单位信息
课 题 申 报 单 位 1 |
单位名称 |
|
|||||||||||
组织机构代码 |
|
法人代表姓名 |
|
||||||||||
单位地址 |
|
邮编 |
|
||||||||||
单位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手 机 |
|
||||||||
传 真 |
|
电子邮箱 |
|
||||||||||
主管单位名称 |
|
||||||||||||
隶属关系 |
( ) 1中央部委属 2自治区属 3地级市属 4县(市、城区)属 9其他 |
||||||||||||
单位类别 |
( ) 11科研院所 12高等院校 13其他事业单位 21高新技术企业 22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的企业 23其他企业 31党政机关 32社会团体 90其他单位 |
||||||||||||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类别 |
( ) 11国有企业 12集体企业 13股份合作企业 14联营企业 15有限责任公司 16股份有限公司 17私营企业 2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0外商投资企业 90其他企业 ( ) A内资独资企业 B内资控股企业 C其他企业 |
||||||||||||
单位人员情况 |
职工总数(人) |
|
技术人员(人) |
|
|||||||||
高级职称(人) |
|
中级职称(人) |
|
||||||||||
单位开户名称 |
|
||||||||||||
开户银行 |
|
||||||||||||
银行账号 |
|
||||||||||||
(注:课题申报单位超过1个时,请自行增加表格) |
三、预期成果及经济效益
(一)预期成果 |
|||||||
成果形式 |
数量 |
成果形式 |
数量 |
成果形式 |
数量 |
||
申请专利(项) |
发明专利 |
|
工业新产品(个) |
|
试验基地(个) |
|
|
实用新型专利 |
|
农业新品种(个) |
|
举办培训班(次) |
|
||
制定技术标准(个) |
国际标准 |
|
新技术(工艺、方法、模式)(项) |
|
参加培训人数(人次) |
|
|
国家标准 |
|
新材料(种) |
|
培养博士后(人) |
|
||
行业标准 |
|
新装置(装备)(套) |
|
培养博士(人) |
|
||
地方标准 |
|
生产线(条) |
|
培养硕士(人) |
|
||
企业标准 |
|
中试线(条) |
|
论文论著(篇) |
国外 |
|
|
申请登记计算机软件(套) |
|
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个) |
|
国内 |
|
||
引进技术(项) |
|
研发平台(个) |
|
研究报告(篇) |
|
||
集成应用技术(项) |
|
示范点(个) |
|
|
|
||
(二)预期经济效益 |
|||||||
年新增产值(万元) |
年新增利税(万元) |
年出口创汇(万美元) |
|||||
|
|
|
四、经费预算
(一)课题经费来源预算(万元) |
|
||
(二)课题经费开支预算(万元) |
|||
科目 |
开支预算(万元) |
用途说明 |
|
(一)直接费用 |
|
|
|
设备费 |
|
|
|
材料费 |
|
|
|
测试化验加工费 |
|
|
|
燃料动力费 |
|
|
|
差旅费 |
|
|
|
会议费 |
|
|
|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
|
|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
|
|
|
劳务费 |
|
|
|
专家咨询费 |
|
|
|
其他支出 |
|
|
|
(二)间接费用 |
|
|
|
绩效支出 |
|
|
|
其他费用 |
|
|
|
合计 |
|
|
五、知识产权现状
(一)申报单位拥有知识产权状况 |
|||||||||||
|
专利申请 总数(件) |
专利授权 总数(件) |
发明(件) |
实用新型(件) |
软件版权 (项) |
||||||
申请 |
授权 |
申请 |
授权 |
||||||||
申报单位 |
|
|
|
|
|
|
|
||||
其中:近三年 |
|
|
|
|
|
|
|
||||
(二)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拥有本课题相关技术知识产权状况 |
|||||||||||
专利申请 总数(件) |
专利授权 总数(件) |
发明(件) |
实用新型(件) |
软件版权 (项) |
|||||||
申请 |
授权 |
申请 |
授权 |
||||||||
|
|
|
|
|
|
|
|||||
(三)其他知识产权现状说明(限200字以内) |
六、课题组成员信息
(一)课题负责人 |
|||||||||||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身份证号码 |
年龄 |
学历 |
职称 |
工作单位(全称) |
从事专业 |
课题分工 |
为本课题工作的时间(%) |
签字 |
|
|
|
|
|
|
|
|
|
|
|
|
(二)主要研究开发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一)课题负责人近五年内承担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情况 |
|||||
合同(任务书)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课题)来源 |
资助经费(万元) |
约定完成时间 |
完成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二)本申报课题已获得的政府财政等支持情况 |
|||||
|
八、申报单位承诺及推荐意见
本课题申报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及《申报指南》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保证申报材料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已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保密审查,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同意申报。
公章 年 月 日 |
九、管理部门审核推荐意见
县(区)科技局或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可行性报告提纲
一、课题申请理由
(课题的意义和必要性、紧迫性及市场需求)
二、课题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考核指标
(应包括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课题的创新点,考核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标)
三、课题工作基础与条件
(应包括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基本情况;课题组人员情况简介;介绍以往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情况;课题技术成熟程度、已有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欠缺条件及解决措施)
四、课题知识产权分析
五、课题经费预算
(课题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课题的组织实施
(应包括课题的计划进度及节能、环保、安全等措施)
七、课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八、课题风险分析与对策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附件清单
序号 |
附件名称 |
说明 |
数量 |
1 |
联合申报合作协议书(原件) |
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须提供,明确各申报单位在项目中的分工、责任、权利、利益(如知识产权等)分享、科技经费分配比例及匹配资金投入比例等。 |
1 |
2 |
科技查新报告 |
医疗卫生项目需提供 |
1 |
3 |
与国内或国外境外合作研发与产业化的证明材料 |
属于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与产业化示范的项目须提供。 |
1 |
4 |
审批文件或许可证书(复印件) |
涉及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的项目须提供。例如:新药证书、通讯电力入网证、生物新品种登记证、农药登记证、特殊产品生产许可证等。 |
1 |
5 |
专利证书(复印件) |
拥有专利权的项目须提供。 |
1 |
6 |
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合作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
涉及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的项目须提供。 |
1 |
7 |
知识产权变更协议(复印件) |
涉及知识产权变更的项目须提供。 |
1 |
3
关联文件: